K-50M冲锋枪越南
- 名称:K-50M冲锋枪
- 生产年限:1958年-1965年
- 口径:中口径
- 参战情况:越南战争
- 名称:“阿斯派德”2000面对空导弹系统
- 研发单位:意大利MBDA公司
- 射程:近程导弹
- 名称:拂晓号探测器
- 制造商:轨道科学公司
- 发射日期:2007年9月27日
- 发射地点: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
- 轨道:太阳轨道
- 运载火箭:德尔塔2号7925-H
- 名称:KS-23/KS-23M“特种卡宾枪
- 制造商:中央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前苏联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
- 生产年限:1970年
K-50M冲锋枪
技术数据
- 弹长:3.66米
- 弹径:0.203米
- 弹重:220千克
- 射程:35千米
阿斯派德-2000(Spada-2000)意大利
意大利MBDA公司生产的Aspide防空导弹在全球600多次的发射中成功率达到了97%以上,再次展现了该武器的可靠性。如今,5000余枚Aspide半主动制导导弹已经被生产。
有效载荷
- 分幅像机,可见光和红外线分光计,伽马射线和中子分光计。
技术数据
- 口径:23毫米
- 全枪长:1,040毫米
- 全枪重:3.85千克
KS-23/KS-23M“特种卡宾枪苏/俄
中央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KS-23M战斗短枪被承包商命名为“特种卡宾枪”(Special Carbine),实质上它是传统的滑套枪机短枪,只是尺寸非常大而已。KS-23是一款由苏联中央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TsNIITochMash)于1970年代研制的防暴用泵动式霰弹枪,为当今为止口径和杀伤力最大的霰弹枪,发射23毫米口径枪弹。在苏联解体后,KS-23及其改型继续地被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执法部门使用。
技术数据
- 口径:7.62毫米
- 全枪长:756毫米
- 全枪重:3.4千克
- 弹匣容弹量:40发
- 战斗射速:600发/分
- 有效射程:100米
K-50M冲锋枪是越南仿制中国50式冲锋枪改造而成,使其成为了一款独特的武器,很难与其他枪型混淆。但就原理而言,它还是与前苏联的PPSH十分相似。
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
结构尺寸
- 1.6米×1.3米×1.8米
拂晓号美国
“拂晓号”是第一颗围绕两颗主带小行星(Main Belt Asteroids)——谷神星(最早被发现的最大的小行星,其轨道在火星和土星之间)和灶神星(火星和木星轨道的第四号行星)轨道运转的飞行器。当2004年2月“拂晓号”的开发工作刚刚开始时,并没有加入激光高度计和磁力计,而是只装备了三种科学仪器,分别是由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的Los Alamos公司提供。
结构特点研制历程型号演变
结构特点使用情况型号演变
结构特点
“阿斯派德”2000全备弹包括一个改进型单级火箭发动机,射程超过20千米。
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
结构特点
KS-23可发射多种枪弹,包括催泪弹、橡胶弹、传统的大型铅弹和一种打击机动车的枪弹,据称,该枪弹能够击毁汽车的发动机。该枪还配有一种枪口附件,用于发射榴弹和其他特种弹药。
结构特点
K-50M使用来自PPSh-41的35 发可拆卸式弹匣,不过部份不同的地方是K-50M的冷却用套管被截断约76 毫米,前准星使用法国MAT-49冲锋枪的准星,增加了手枪握把、钢丝制可伸缩枪托和缩短型枪管。机匣上方标有序列号。拉机柄上有手动保险,在枪机完全向前或向后时,可将保险推到机匣壁上的凹口内,将枪机锁定。扳机护圈内、扳机前方有快慢机,向前为连发,向后为单发。弹匣扣位于弹匣槽后方,向上折叠在枪托下方。
研制历程
该弹是意大利在引进美国“麻雀”ⅢAIM-7E-2的基础上研制的第一个中距雷达型导弹。
结构特点
“拂晓号”携带425千克(937磅)的氙气(一种无色、无味、高度惰性的气体元素,在大气中含量极少,可以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得到,用于频闪观测灯、杀菌灯和镭射充能灯中)。它的离子推进子系统电加速离子化氙气,并能够从三个粒子推进其中的任何一个中以极高的速度射出。它的离子发动机还用于高度控制。飞行器的主天线直径为1.5米(5英尺),另外还有三个小型天线可供使用。“拂晓号”的电力由两块长度将近8.5米(27.2英尺)的太阳能电池板。当放置在与太阳的距离等于地球与太阳距离的位置上,上这些电池板能够产生超过10千瓦的电力。
研制历程
KS-23在1970年代由中央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TsNIITochMash)研制,原先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内政部一种有效的监狱防暴武器。由于此枪采用泵动式原理供弹,内置弹仓可装弹3 发(若算上膛室内的一发合共为 4 发),再加上所发射的弹药和霰弹的结构非常相似,都是铜弹底和纸壳,所以很多时都会被西方国家归类为“霰弹枪”,然而该枪却采用线膛枪管,加上其名称KS-23的意思是“23 毫米特种卡宾枪”。所以此枪在苏联执法部门内的地位是卡宾枪,而非霰弹枪。较特别的是,KS-23的枪管是由制造缺陷的23 毫米防空炮炮管缩小而成的,这是因为这些报废的炮管被认为是能够承受到在发射霰弹及非致命弹药时所产生的压力。从1980年代起,KS-23被发现装备在一些苏联内政部的特种部队当中。而在1990年代更推出了两个改进型,这两个改型分别为:KS-23M及KS-23K。
使用情况
该枪曾装备越军步兵分队,作为单兵自卫和作战武器,目前已撤装。
使用情况
该系统主要用于保卫战略要地、装甲部队、仓库、交通枢纽等目标。
研制历程
当2004年2月“拂晓号”的开发工作刚刚开始时,并没有加入激光高度计和磁力计,而是只装备了三种科学仪器,分别是由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的Los Alamos公司提供。在2006年3月的时候,NASA曾经取消这个项目,但是经过相关人员的申请,这个项目最终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型号演变
- KS-23
为最原始的型号,由内务部及中央机械研究院于1971年共同研制,该型号于1985年被苏联警察正式采用。全枪的长度为1,040 毫米,枪管则长510 毫米,其内置弹仓可装弹3 发,而用户也可在膛室内预先多装1 发。它的有效射程约为150 米。 - KS-23M
为KS-23的现代化版本,于1990年研制。经过1991年12月的测试后正式被俄罗斯警察和内务部采用。其特点是拥有聚合物握把、可拆卸的金属枪托以及更短的枪管。连枪托时全枪的长度为875 毫米,没有枪托时为650 毫米,枪管为410 毫米,有效射程约为100 米。 - KS-23K
为重新设计的无托式版本,拥有较短的枪管而且亦缩短了枪身长度,另外更在枪身左边添加了一个安全装置。此改型配有7 发可拆卸弹匣,改善了原枪弹药不足及重新装填速度慢的问题,并在1998年开始被俄罗斯联邦内务部所采用。它的有效射程约为100 米。 - TOZ-123
民用型,由图拉兵工厂设计及生产,并有着跟传统霰弹枪一样的滑膛设计,更能装上瞄准镜。在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期间,此枪被禁止进口到美国。
型号演变
- 中国的50式
K-50M冲锋枪是越南仿制中国制的50式,而中国的50式冲锋枪即是被授权生产的PPSh-41冲锋枪及其改进型。
主要用户
科威特
巴基斯坦
使用情况
“拂晓号”在经过火星的重力辅助之后,将于2011年8月到达灶神星,并将于2012年5月离开灶神星,而在2015年2月到达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拂晓号”的主要任务将于2015年7月结束。
本文由广东快乐十分开奖发布于广东快乐十分开奖武器装备,转载请注明出处:特种卡宾枪,阿斯派德